教义
光之教会,以“光”作为崇拜对象,
认为遥远的天空之中,有一个“光之国度”,是“至高之光”所在之地。
世间万物以及能量的本源都是来源于“至高之光”,
而“至高之光”本身也是全知全能存在。
历史
光之起源
光之教会在三大国建立之前已经存在,本来只是一个由几个出身魔法学院的专修光魔法的魔法师组成的,
淹没在当时无数民间组织宗教组织的其中一个小组织。
但是由于莫茜兰王国开始对外扩张的王朝战争之时,光之教会却突然成为了莫茜兰王国的国教。
而莫茜兰王国的王室也没有对外界作出任何解释。
光之教会对此的解释只有“莫茜兰国王受到至高之光的感召,莫茜兰王国就是光之国度在地上的模型”
随着莫茜兰王国以建立地上的“光之国度”的名义进行不断地扩张,
光之教会的势力也日益膨胀而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组织。
光之教会的命运与莫茜兰王国的国运几乎完全拴在了一起,
随着莫西兰王国国势的起伏而兴衰。
在莫茜兰王国达到鼎盛的时期,光之教会也进入了全盛时期。
光之灿烂
莫茜兰王国进入全盛阶段之后,凭借莫西兰王国的强大国力和号召力,
光之教会将自身的机构广泛地延伸到各国之间,
各地的分教会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殿堂。
但是光之教会似乎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
光之教会领导人以莫茜兰王国为中心基地,开始了一场遍及整片大陆所有国家的行动,
“以至高之光的名义,摒除通往光之国度的一切障碍”
“让所有人都无差别地沐浴在光辉之下”
“让所有人都承认至高之光是万物的根源”
“消除一切的不纯之物,让地上的王国无限接近天上的至高之光”
在这一系列的口号之下,
以遍布大陆各地的教会为中心,聚集起来了无数光之教会的教徒,
本来已经式微的各种其他宗教的人员、信众、宗教设施等,被狂热的教徒驱逐与破坏,或者以强制的手段要求改信光之教会。
有几个在接近西部原野的几个小国对这种狂热的暴力行为进行了坚决的镇压并通报莫茜兰王国光之教会本部要求其为此负责。
结果得到的答复却是莫茜兰王国军的狂风暴雨一样的进攻。
几个小国被瞬间扫平之后,入侵那些国家的莫茜兰王国军竖起光之教会的旗帜,
自称为从属于光之教会的卫戍骑士团——“光之骑士团”,
并宣布光之骑士团将以至高之光的名义给予一切违抗教会意志的存在予以毁灭。
而莫茜兰王国也宣布将那些土地永久并入莫茜兰王国的版图并且作为教会专属领地而存在。
这一让几乎全大陆所有国家为之乍舌的行动,奠定了光之教会不可动摇权威。
而在教会的典籍之中,这一次行动被称为“天罚之战”。
“天罚之战”后,除了莫茜兰王国之外,各地的教会也纷纷以各种名义建立只从属于教会的武装组织。
而当时中央湖沿岸各小国也只能对越演越烈的“纯洁圣光”运动采取默许态度,
其中更有以“献土”的名义,主动地在领地内划出一块土地作为教会的专属用地以求笼络当地教会以求国内平安。
而当时亚默王国和里卜提亚特王国也为了抵御莫茜兰王国的侵蚀而走向融合的道路。
而当时处于莫茜兰王国、裘尔帝国、亚默与里卜提亚特王国之间的国家也逐渐减少。
或者归入光之教会的国度,或者投入其他大国的怀抱以求生存。
但是光之教会的势力依然无孔不入地从四面八方向外渗透,
不少王国的领主纷纷宣布皈依光之教会而从原来的国家分裂出来,加入“神圣光辉同盟”
光之教会的名义建立的“神圣光辉同盟”,以莫茜兰王国为核心,西达西部原野,向东将亚默王国在密西提克河西岸国土压缩到仅仅剩余几个港口城市,甚至远在东边的裘尔帝国也有相应之声。
向北抵达冰封山脉,向南将南河两岸拥抱入怀而直逼人类的未知禁地——精灵森林,魔法学院周边的广阔草原可以看到挂着光之教会徽记的骑士来往巡逻。
莫茜兰王国也由此达到极盛时期。
光之黯淡
就在光之教会肆无忌惮地将一片又一片土地归入“神圣光辉同盟”的旗帜下之时,
一份由奇怪的文字写成的文书被送到当时光之教会南部分会大主教的手上。
为了解读这份文书,整个教区所有懂得非大陆通用语言的人都被集中了起来。
最终还是由魔法学院出身而归入光之教会的魔法师出面邀请魔法学院之中的教授予以解读,
才明白了这是一份居住在森林的精灵族使用上古精灵语写成,
一份通告人类各王国停止对森林与草原的过分侵占和污染的警告书。
但是倨傲的新上任的大主教并没有太重视这一份文书,
这份文书交到光之教会的最高领导层的手中的时候,精灵族的箭簇已经深深插在了中央湖周边要塞的城墙之上。
光之教会的圣堂随着人类的城市的毁灭而被一个又一个地摧毁,
在精灵的无情而迅猛的攻击下的人们,绝望地呼唤至高之光拯救他们的生命,
然后被轻箭刺穿,被火焰焚毁,被洪水冲走,被风雷撕碎,被大地埋葬。
在精灵大军的已经出现在莫茜兰王国王都外围的要塞的时候,
集结在王都的号称当时最强最庞大的军团
——包括作为第一支教属军队的光之骑士团在内的几乎整个同盟范围内几乎全部教属军队的精锐力量,
在当时教皇率领的全部白衣大主教团的祝福下,
唱颂着至高之光的名号与荣耀,
发誓以自身的胜利与无情的“天罚”来再一次证明“至高之光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道理。
可惜的是,带着最虔诚信仰的最强大的军团还是无法拯救人类悲惨的命运,
虽然并不至于迅速溃败,
但是当巨大的树人和石人将整个精心构筑的要塞从地平线上抹平的时候,
当难以形容的巨大树木代替人类的建筑而耸立在地平线上的时候,
当传说中的神奇生物独角兽、翡翠龙等在树木与岩石的簇拥之中现身并简单粗暴地摧毁了人类的防御设施与魔法屏障的时候。
光之教会的教徒的信仰终于动摇了。
质疑至高之光的全知全能,质疑天罚的力量,
质疑教会的指引与统治,质疑对光的信仰本身的正确性。
不得已的情况下,
莫茜兰王国为了保卫王都而宣布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地招揽一切力量加入王都保卫战。
里卜提亚特王国也宣布与亚默王国组成联合王国并同时宣布废除光之教会一切特权,
同时公然宣布并承认在王国内一切魔法都是合法存在并宣称招揽一切具有魔法力量的人加入王国。
原来从属于“神圣光辉同盟”的各个小国和领主也纷纷宣布退出同盟并谋求单独与精灵族议和的方法。
光之教会的地位一落千丈。
原来门庭若市的圣堂变得门可罗雀,而本来被驱逐出了王国地界的不少各色各样的奇人异士则开始聚集王都。
在守卫王都的那几天血战之中,
人类和精灵族人见识到了无数前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的各种奇异的科技,古怪的魔法,怪异的力量和生物,残忍的作战技巧,
还有更多更多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用于杀戮的生物、技能或者说工具。
据说除了精灵和人类,广阔的战线还看到非人类的身影。
几乎聚集了大陆所有人类杀戮精英的防御线,终于让几乎所向无敌的精灵大军第一次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当然,仅仅是放慢,但足以让众人从绝望之中看到了一线生机。
数不清的职业军人、雇佣兵和不知名人士不断地投入到前线的消耗之中,
但是精灵族大军的绝对优势力量还是让精灵族一步一步地向王都前进,虽然每一步都踏着更加多人类的尸体以及付出更加多的时间。
外城墙被攻破、第二重城墙被攻破、第三层城墙被攻破,
就在内城墙被攻破而将所有人的希望彻底扼杀的黄昏,精灵却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当晚,精灵在所有人类都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全部离开,犹如他们的进攻一样飘忽而无法捉摸,
留下来的,除了随着精灵的进攻而被全部摧毁的所有人工建筑以及疯狂生长的植物,
只有让人心有余悸的血色回忆。
光之分裂
精灵大军撤退后,光之教会和莫茜兰王国的势力极大地削弱,而新生的里卜提亚特与亚默王国却在废墟之中站立了起来。
除了莫茜兰王国本土,光之教会在各地的分部被纷纷取缔和废弃,
最低限度也被迁移到了边缘地区并取消以前许诺的一切特权。
而光之教会的信徒也纷纷脱离教会。
而“神圣光辉同盟”早已瓦解,除了大部分被精灵大军夷为平地之外,剩余的也宣布脱离同盟。
由于莫茜兰王国在精灵战争之中受创最重,国力受到严重打击,
不但国内领主四分五裂,赤月与铁炎两个新生帝国为代表的周边昔日小国日益崛起,
重伤未愈的王国再也无力支持光之教会的“天罚”行动。
到后来迫于国内其他势力的压力,终于取消了光之教会的大部分实际特权,
光之教会在国内仅仅剩余礼仪上的特殊地位,而实际地位几乎与他国一样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宗教。
而光之教会在精灵战争结束后不久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一部分坚持认为教会前期的行动过于严苛的一批实力派(其中多为擅长于治疗系白魔法并有魔法学院背景出身)从教会之中出走,成立了与之平行的另外一个组织——“生命教会”。
“生命教会”以“拯救生命,传扬至高之光的恩惠”作为口号,
组织虽小却是在日益成长之中。
对比起江河日下的光之教会,更加显得具有生命力。
光之重生???
面对江河日下的情况,不少光之教会的死忠分子和新生派系(旧领导阶层大部分叛离、出走或战死),
面对看似仍然庞大但实际步向死亡的巨大教团,
用尽最后一点生命力谋求实现重振和改革,让光之教会获得新生。
光之教会对其他事物的态度
对非人生物的态度
无条件的极端蔑视与仇视,将其视作异类,认定人类才是光之子民,最优秀和最纯洁的生物。
非人生物为邪恶与黑暗的产物,应当全部铲除,最低限度也应当无条件服从人类。
非人生物从存在到做出的一切行为、知识和产物都是被扭曲的错误的和邪恶的,
人类应当对这一切予以消灭,起码是纠正。
消灭邪恶和扭曲是将自身接近至高之光和向“光之国度”靠拢的有效方法。
对光明魔法以外的其他魔法的态度
由于将“至高之光”视作本源,因而将光明魔法以外的其他系魔法(除黑暗系)都视作来自于至高之光的变体。
认为其也是扭曲和错误的其中一种形式(较原始的形式),
虽然不绝对禁止使用,但是舆论上否定其使用者的正常地位,视其为“低贱”“庸俗”。
而至于对达到“信仰者”阶层的单一专系魔法师则将其视作异端宗教予以打击、驱逐。
到后来光之教会成立了光明魔法师为主要构成的高阶修士团,
高阶修士团之中的精英分子集中起来进行了将火系、水系和气系三个魔法与光明魔法的融合研究,
最终对外宣称获得成功
而火、水、气三系的魔法在教会之中的地位因此略为提高。
将这三系魔法称之为“相对接近全知全能的至高之光的”“有通往至高之光的机会”的魔法。
而土系魔法则始终在光之教会的评价之中处于低位。
而黑暗系魔法则始直接被视作是邪恶本源的延伸而予以绝对的打击和压制。
除了教会内部以“防御”的名义进行有限度的研究之外,
在光之教会的统治范围之内,禁止黑暗系魔法的一切使用和研究。
与光明魔法的关系
光之教会最初的创立者为魔法学院毕业的几位光明魔法为主修的魔法师,
借助通过光明魔法为难民疗伤治病并宣传教会组织。
因而那几位创始人将自己的所学汇总在一起,加插上一些人生体会和对当时局势的看法,
这些随笔形式的记录,被光之教会的后人整理辑录,
形成了被称为“最初圣典”或者是“第一圣典”的光之教会的经典教义。
而其中这几位创始人的一些随手所写的语言也被后人反复地引用作为不可动摇的经典理论。
而他们的继承者也仿照他们,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魔法使用的笔记写下来,在经过“最高教廷”的审核和评议之下,而获得“圣典”的称号(当然通常审核评议通过的时候作者本人已经逝世了),从而形成所谓的“第二圣典”、“XXX圣典”(XXX为人名)等一系列后续的圣典,从而构成理论上的圣典体系
由于有这样的渊源,光之教会长期以来都刻意吸引魔法学院之中主修光明魔法的学生在毕业后加入教会,并且主修光明魔法的魔法师加入教会就能够马上获得职务和阶位。
而普通教会机构也无偿对主修光明魔法的魔法师提供食宿等。
而加入教会的光明魔法师在通过考核的前提下,能够加入“修士团”或者教会所属的“骑士团”成为教团的作战部队一分子。
另外,在教会之中阶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获得在王都阅读和学习所有圣典全文的权限(普通教徒和教士只能够阅读到经过最高白衣主教团修订的不涉及光明魔法的使用的部分),从而在偶然的机会下,光之教会之中会出现一些没有在魔法学院学习过却能够使用部分光明魔法的“魔法使用者”。
当出现这一种情况的时候,教廷大部分会将其以教会的名义推荐往魔法学院进行深造,虽然也有进入魔法学院之后就自愿脱离了光明魔法的领域或者毕业之后没有回到教会的情况,但是还是有相当大部分的人带着魔法学院的学识重新回到了光之教会任职。
因而在精灵之战前,光之教会是理论上拥有最多光明系魔法师的组织,这也成为光之教会强大实力的来源之一。
精灵战争之后,绝大部分的主修治愈系的魔法师(多为女性)以及其他系统的光明魔法师因为观点的矛盾而离开教会另外成立新的教会,使得教会的光明魔法师的数量和实力都受到极大的损伤。而光明魔法师也不再将投身光之教会作为第一选择。
光之教会的运作模式
1、阶位
教皇——白衣大主教——大主教——主教——司祭——修士——信仰者
2、日常工作
教皇——最高教廷——分教区主教评议会——地方司祭评议会——修道院+礼拜堂
日常各种事物主要是由最高教廷负责,而教皇通常是通过最高教廷发布命令,
只不过教皇本身有权发布“教皇最高敕令”,拥有最高权限(最高教廷也必须服从),历史上使用这个权限的先例不多,当使用时通常表示教皇已经下定了最大决心
3、军事工作
教皇——白衣大主教团——光之教会所属骑士团+修士团
4、教皇的选取方式:
教皇由上任教皇点出不少于两个的人选,然后由白衣大主教团选择其中之一宣誓效忠
假如教皇尚未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就离世,则由最高教廷进行提名,提名人数不少于两个。
教皇提名人本身必须有大主教级别的阶位
但是由于阶位与实际职务并无太大联系,所以不少王族甚至莫茜兰王国国王本身也拥有高于“信仰者”的阶位,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国王或者王族坐上了教皇的宝座的现象
5、最高教廷的组成
一般由固定的不少于九个的白衣大主教作为决策主体,以投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进行表决,大主教阶位的拥有者有权参与并发表意见但是无权参与决策。教皇可在最高教廷出现投票方式也无法弥补的分歧的时候拥有两票的决定权,但是前提是白衣大主教的票数差在一票以内。
下属组织
银十字骑士团
珍洛特教廷最有名的力量当数历史悠久的教会骑士团。教会骑士团以寓意光辉四射的银十字为标志,世称银十字骑士团,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是每个骑士都接受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真正是精锐中的精锐。
银十字骑士团现任团长是大陆唯一的“圣骑士”,被誉为“永不锈蚀的神之刃”的奥斯汀·安德鲁·亚历山大。
作为唯一一位被生而封圣的骑士,奥斯汀身上似乎总是环绕着名为“传奇”的光环。二十年前的十月,在将要进入莫茜兰冬季之时,莫茜兰北部荒原的野蛮人毫无征兆的对莫茜兰发动史无前例的入侵,史称“十月黑潮”。(野蛮人之所以被称为野蛮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宗教信仰,崇尚力量的他们实际上拥有自己独特的文明体系,毫不逊色于中央的传统人类国家。)措手不及的莫茜兰边防军迅速崩溃,蛮族兵锋直指莫茜兰王都,在城下与莫茜兰的近卫军及禁军展开惨烈的拼杀,甚至连当时的莫茜兰国王都战死沙场。王都之后,莫茜兰将无险可守,而莫茜兰之后就是珍洛特。在教廷作出支援莫茜兰的决定之后,当时还是中尉的奥斯汀带领一支先头部队最早赶到王都,突袭蛮族的右翼军团,穿越野蛮人的防线与身刚刚继位的凯文国王会合并肩作战,鼓舞了全军的士气。在银十字骑士团主力赶到之后,联军发动反击,奥斯汀身先士卒,十七战十七胜,最终在莫茜兰的凯旋郡击溃野蛮人主力,取得保卫战的全面胜利,使蛮族二十年内不敢南顾。是次战役被称为“北国之光”,亦是奥斯汀的成名战,之后奥斯汀多次参加对外征讨,战无不胜,同时因其毫无瑕疵的人格道德被生而封圣,被看作是光之教会的战神,成为所有教会骑士的典范。
作为教会骑士的统帅,带领着圣殿骑士、星辉骑士的奥斯汀,无疑是所有对光之教会心存不轨的异教徒的最大噩梦。
银之手祭司团
无论教会的骑士多么强悍,在远程密集攻击之下依然是脆弱的,幸好光之教会从来不缺少祭司与法师,在骑士们的身后,银之手祭司团忠实支持着骑士们,并对敌方远程力量进行持续压制。祭司团中也有大量高级医疗师和技师,即使是在后方,他们的工作依然是无可或缺的。
异端裁判所
如果说银十字骑士团是光之教会对外的利剑,那么裁判所就是对内的铁拳。当初只是教会的驱魔师为分享情报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银荆棘会,主要工作无非是清除潜藏在人类社会的魔族、妖兽。在单一的人类社会形成之初,无数魔物将人类村庄、城镇作为粮仓和狩猎场,普通人在这些魔物面前毫无反抗能力,对于初生的人类社会而言,这些魔物的威胁远高于战争、天灾和瘟疫。教会驱魔师不懈的战斗,终于使得吸血鬼与狼人等的魔物成为久远的传说,驱魔师那寓意守护羔羊的银之荆棘环曾一度与银十字一道成为平民的护身符。然而随着光之教会势力的逐渐扩大,狩猎的目标逐渐从消失的吸血鬼一类的魔物转为魔女、死灵法师、黑魔法使以及被定为邪教的异教徒,更多的人走入到讨伐异端的队伍中去。原来的银荆棘会最终被正式改组成以公正的银之天平为标志的裁判所,负责对于异端的审判与讨伐。
由于一般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人难以判别什么人宗教才是异端,裁判所在各个教区都设置了负责人员,而且身份行踪都比较隐秘,因此也成为光之教会的情报部门。然而任务改变之后,教会对于魔物的冷酷无情似乎也一并转移到新的目标上来,同时也因为人员的大量扩充使得素质下降,裁判所逐渐从狩猎异端没收而来的财产中得到甜头,于是狩猎对象被肆意扩大,甚至出现罗织罪名陷人入罪令人发指的记录(当然对外不公开)。甚至连历史悠久的贵族名门都有因被裁判所审定为研究黑魔法而灭门的惨剧。正如最为强烈的光明之下阴影也最为浓郁一样,光之教会势力最盛之时,裁判所的恐怖也让人谈虎色变。有人说,裁判所地牢里流出的鲜血与骑士团在战场上杀敌流的血一样多,当然这只是传说,因为没有外人能进入地牢之后还能活着出来作证。
随着“光之黯淡”的降临,裁判所的力量受到削弱,所里的败类为免被同僚检举,更加愿意和一些高官显贵合作,为他们铲除敌人的同时获得丰厚的回报。因为内外勾结的缘故,这种交易更具有隐秘性,如果不是后台更硬的话,受害人基本上很难幸免也无法翻案,因为受害人不但家破人亡,连名誉都被彻底毁掉,有教徒的地方就不会有人愿意和这些失陷在裁判所里的人扯上任何关系。
尽管毁誉参半,当下裁判所的名声比起骑士团的受人“崇敬”,更加接近为人所“恐惧”,裁判所的执行部队却不乏精英,尤其是在对付魔法使和魔物方面,更是公认的专家,至于最精锐的埋葬机关,尽管人数、身份都成迷,却被认为是魔王见了都要绕路走的可怕人物。裁判所的狩魔部队将魔女、死灵法师之类杀的一度被认为绝种,以至于某些君主私下犹豫是不是要要将这些尽管不见得光,但却十分有用的异端当作珍惜动物偷偷保护起来,以备将来某些时候需要的时候找不到人手。
光之教会的内部派系斗争
光之教会本身虽然是个偏激的教会,但是内部仍然存在不少温和派,尤其在光之黯淡后光之教会处于低潮期的时候。
但是随着莫茜兰和光之教会的复兴,过去的激进派重新抬头,造成了教会内部的派系斗争。
教会内部的派系斗争虽然一直都存在,但是在光之教会全盛时期珍洛特的建立使得派系斗争表面化:激进派的珍洛特本部与温和派的莫茜兰支部之间的斗争。
教会的构成:
光之教会由教皇统领,下面主要有教皇直属的两大机构:珍洛特的本部和莫茜兰的支部。其中本部有三大与莫茜兰支部平行的部门——主教团、骑士团、异端裁判所,这三大部门与莫茜兰支部之间为同级关系,谁也管不了谁。
最近在亚默王国的支持下,亚默支部的筹建已经进入了实际议程。珍洛特的激进派希望亚默支部能够成为牵制实力强大的莫茜兰支部的力量,而莫茜兰支部也希望靠亚默支部扩展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打压激进派的抬头。
主教团:过去主教团作为教皇的直属智囊团兼祭祀团队,拥有着非常大的权力,但是光之黯淡之后,主教团的一干只会逞口舌之能的主教被鄙视为对抗外敌不力,现在虽然仍保有直属教皇的地位,但是话语权已经被削弱了很多,只是毕竟作为教皇的智囊团,对珍洛特甚至光之教会的政策依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主教团现在主要的工作是教会内勤、研究经文和祭祀,以及为教皇建言,同时也给予众多艺术家经济上的支持与帮助,是珍洛特成为艺术国度的功臣。由于接触较多的过去辉煌的历史,主教团的主教们都倾向于恢复过去辉煌的光之教会,至少主教团的地位能够得到提升。
原本主教团还拥有珍洛特的世俗事务处理权,也就是珍洛特的政府。但是主教团在光之黯淡之前就已经证明自己并不是搞经济政治的料,过高的税收使得本来繁华的景象变得遥不可及。光之黯淡后教皇干脆把珍洛特的世俗事务交回给莫茜兰政府。这也等于宣布珍洛特从一个拥有自主的主权的国家降级回莫茜兰附属的自治郡国,不过莫茜兰也要提供足够的税收给珍洛特,这对于虽然税率很低但是因为政府支出不高而拥有相当庞大财政盈余的莫茜兰来说只是小菜一盘。
银之手祭司团在名义上是属于主教团管治,但是因为骑士团得到的津贴要比主教团来得高,银之手祭司团的成员都没把自己当作是主教团的成员,而由于需要演练祭司团与骑士团的战术配合,祭司团实际上是归骑士团管辖。
在光之教会的派系之争中,主教团暂时处于中立偏激进派的位置,由于主教团最为接近教皇,双方都希望争取主教团的支持。
骑士团:以银十字骑士团为核心的光之教会武装力量,也是珍洛特自己拥有的军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个骑士都拥有相当可观的战力,是整个大陆最强的人类军队编制。除了银十字骑士团外,银之手祭司团也在其实际管辖之下。统领骑士团的是圣骑士“永不锈蚀的神之刃”的奥斯汀·安德鲁·亚历山大。
在整个大陆不论实力还是声誉都是数一数二的奥斯汀是莫茜兰人,莫茜兰支部的圣殿骑士与星辉骑士中有不少他的弟子或者他曾经指点过的顶级骑士,而经历过战争残酷的他也深知教会激进的教义带来的是什么,因此他是珍洛特本部占少数的温和派的首领。骑士团在他的影响之下,虽然不乏激进者,总体来说仍然偏向温和派。骑士团的战力和奥斯汀的威望也是珍洛特本部激进派没有大张旗鼓的活动的原因,奥斯汀虽然一直努力在调和温和派与激进派之间的矛盾,但也因此奥斯汀被激进派视为眼中钉,只是苦于奥斯汀的威望与其毫无瑕疵的人格道德使得激进派找不到贬低他的借口。但是随着奥斯汀的老去,他也开始对激化的派系矛盾显得力不从心。
异端裁判所:异端裁判所是教会内部最为隐藏的实力派同时也是激进派的代表。虽然异端裁判所表面上成员不多,但是内部没有正式列入成员名单的包括埋葬机关在内的各个特务机构拥有着深不可测的实力。奥斯汀曾经告诫过他最喜爱的弟子“星之凝视着”史达·基沙:“埋葬机关的部分成员能力绝不能小看,就算是强如你,也要谨记尽可能不要和他们正面对碰。”
异端裁判所的存在也是两大派系矛盾激化的根源。异端裁判所多次以异教徒或者叛教徒的名义对莫茜兰的贵族——一般莫茜兰的贵族都是光之教会的教徒——进行恐吓甚至逮捕审讯。由于异端裁判所具有独立的审讯和处决权,被逮捕的“异教徒”和“叛教徒”大多都私下被处决。这种行为引起了莫茜兰支部的强烈不满,多次向教皇提出了交涉,要求终止异端裁判所的这种行为,但是只有在投诉后的一段时间异端裁判所才稍微收敛了一些。教皇对异端裁判所的纵容也引起了莫茜兰支部对现任教皇保罗十四世的不信任。
莫茜兰支部:管治整个莫茜兰王国以及周边范围内的光之教会成员的组织,原本是光之教会的总部,只是在珍洛特建立后成为了支部。莫茜兰支部拥有与现行总部几乎一样的架构体系,大主教之下拥有主教团与骑士团。同时莫茜兰支部的核心成员也是莫茜兰王国政府的主要官员,国王也是莫茜兰支部的主教之一,因此莫茜兰支部实际上也等同于莫茜兰王国政府。光之黯淡虽然是光之教会的溃败,但是受影响最深的还是莫茜兰王国,因此莫茜兰支部内部基本不存在仍然信奉激进教义的激进派。而异端裁判所在莫茜兰境内的活动也使得中立的教徒成为温和派。由于教皇对异端裁判所的纵容,莫茜兰支部只能调派部分本来应该是在国外颂扬光之教会教义(兼收集情报)的星辉骑士在国内负责防备异端裁判所的行动。一旦发现有教徒被异端裁判所收押,立刻向教皇发出投诉,迫使异端裁判所释放无辜者。这种方法虽然很被动,而且要占用本来人手就不怎么够的星辉骑士,但是还是起到了效果,最近两年异端裁判所基本停止了在莫茜兰王国的行动。
但是莫茜兰支部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半年前,利用国王主持的贵族每月例行茶会为掩饰,包括国王在内的支部骨干成员和驻守在西部和北部国境的圣殿骑士、星辉骑士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定出了要从根源上消除异端裁判所威胁的计划——最乐观的目标就是迫使教皇下令解散异端裁判所,而最坏打算就是把教皇也一并推翻,彻底把整个珍洛特本部也铲除掉。奥斯汀在茶会中表明了立场:如果为了解散异端裁判所,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协助莫茜兰支部,一旦事态发展到莫茜兰支部与珍洛特本部的全面对立,他不得不成为莫茜兰支部的绊脚石。
确定了行动方针后,莫茜兰支部借助茶会隔月一次进行计划的重新修订和审视。不过异端裁判所也已经察觉到莫茜兰支部的行动,他们似乎也有着自己的打算。莫茜兰支部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派遣星辉骑士搜集异端裁判所所犯下违反光之教会教义的行为,例如是表面上讨伐邪教徒,背地里把这些邪教徒据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