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页

精灵战争


人类之中“精灵”这一称呼在通用语之中的意义演变




(1)人类传说之中的“精灵”


这种称呼最早起源于乡村传说。 有一种生物生活在远离人类定居点之外的自然区域之中,长得类似人类,但比人类更加美丽、修长、轻灵敏捷且拥有人类难及的神秘力量。 这种生物被看作“自然”的化身,或者说代表着“自然”的意志。 这种传说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地区,且起源极早。 在一些依然代代相传地保存着祭祀传统的人群之中,在仪式之中保留着对这种传说之中的生物各个方面的描述。


随着人类之间信仰的日益统一化和统一化,组织与教义逐步体系化,在信仰本体化之后,传统信仰的形象逐渐被抛弃为旁支。 而对“精灵”这一传说中的形象,也逐渐流于民间传说。 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与介入,也使得对自然环境本身的信仰不断下滑。 尽管仍然有许多人言之凿凿地声称曾经看见包括“精灵”在内的各种传说之中的生物,但人类对“精灵”的敬畏之心,已经转变为猎奇之心。 魔法的使用与各类工艺技术的演化,人类日益自信自身是大陆的主人,人类以外的一切的存在意义,都是为了供给人类享用。 光之教会的巅峰时代,几乎同时也是这种思潮第一次达到高峰的时代。 在以莫茜兰王国为中心的大规模扩张之下,强大的“推挤力”迫使人类其他王国和族群或融合或向外迁徙扩张。人类的活动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 除去推挤的效应外,莫茜兰王国对于亚登托海南岸的南河流域所进行的大规模开发,更是当时人类的几场大扩张之中,组织化程度最高、开发程度最深的扩张。 在踏入并彻底改变这些过去无人接触过的“传说之地”之后,包括“精灵”在内的自然信仰形象,下降到最低的程度。




(2)“第一次精灵战争”——“现实”的“精灵”


尽管在南河流域开发第一线的南河流域边缘民众之中,关于“精灵”的传说不断盛行,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但在光之教会的官方宣传机器之下,这类来自于南河流域原居民的传说被一概贬斥为“异端”,采取压制与无视的态度。 对于这种传说的盛行,官方的说法依然是“对至高之光信仰不足的边民惯用的偷懒借口”、“试图阻碍光之国度降临的异端邪说”。 这使得在莫茜兰的官方纪录之中,战争的爆发是真正意义上的“毫无预兆”。 根据珍珠同盟从精灵一方之中收集的纪录,几乎可以确定,当时精灵的多份警告书与最后通牒已经发放到南河流域各领主、地区主教和南河教区大主教的手上(不熟悉也不在乎人类社会法则的精灵没有伪造这种纪录的必要性)。 但由于这些书信的纪录,已经随着光之教会南河教区的一切被彻底摧毁,曾经接触过该纪录的人员也几乎不可能再次寻找出来,使得类似的性质的书信,仅剩余保留在珍洛特的宣战书原本和莫茜兰王都的抄本。 有一点可以确证,无论是这份至今仅存一份的宣战书,还是那些已经不可能追查出来的多次警告书信,都没有引起莫茜兰王国和光之教会高层的重视。 当时,无论是莫茜兰王国的贵族们还是光之教会的主教们,都始终认为“精灵”只是一个“传说”。


现实通常是残酷而带着鲜血的颜色,“精灵”们以最可怕的方式,向人类全体宣示了自身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一个“传说”。 除去在战争之中几近毁灭的莫茜兰王国,亚登托海沿岸几乎所有人类定居点都受到毫无预兆的袭击,在人们付出巨大代价终于让各种怪异的生物放慢步伐的时候,“精灵”终于现身在了人类的视线之下。 过去的“传说”,现在成为眼前的“现实”。


可以确认的是,如林海般数之不尽的召唤生物,强大得无法想象的神奇生物,无论规模还是高深程度至今看来仍是顶尖级别的魔法。 “它们”穿着材质不明的铠甲,身边围绕着耀眼得连普通人都看得到的魔法光芒,持有看上去由纯粹的“能量”或者是完全天然生成的武器。 比人类更加修长而灵敏的身体内,包含着巨大的力量。 唯独那带着头盔与面罩下的面庞,并不清楚是否也如传说中一样俊美。


比人类更加修长而灵敏的身体内,包含着巨大的力量。 唯独那带着头盔与面罩下的面庞,并不清楚是否也如传说中一样俊美。 从一草一木到飞禽走兽,乃至本应全无生命山泽水火风雷,都随着他们的身影而舞动。 仿佛它们是自然的主人,又似自然的化身。 他们所到之处,无不生长着高耸入云的巨大树木。树木的枝条互相残绕盘结,与地上疯狂生长的灌木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片林海,一片有生命的迷宫。


被逼至绝境的战士们以生命为代价,开辟出一条血肉铺成的道路,到达引发了这一片怒涛的中心,然后再被吞噬。 无论是与之直接战斗的人,还是目击到该场战斗而又能幸存下来的人都是少数,但是对于精灵的具体描述,仍然一点一点地记录在了各类回忆录之中。 难以想象的精妙技巧,快如闪电的速度,与武术近乎完美结合的魔法使用,作战时灵活而优雅的身姿,在偷着点点阳光的树荫之下跳动着死亡的舞蹈。


牺牲并非毫无代价,逐渐被泥土所吞噬的鲜血里,开始混入人外种族的成分,有兽人的,有不知名种族的,也有精灵的。 也许是不忍再看到这么残酷的杀戮,翡翠色的巨龙和不可直视的独角兽不知何时已经离去,但精灵依然一步一步地将王都内的一切化作泥土和林地。 为了从珍洛特运输援军而启动的巨型传送门法阵在无法维持下去,最后的骑士、雇佣兵、冒险者,以及各类已经分不清究竟是正规军还是临时加入的持有武器的人类,已经放弃不可能守住的内城城墙,聚集在王宫的墙壁下和塔楼上准备进行最后一战。 在黄昏到来之际,“树人”和“石人”的大军簇拥着亲临前线的精灵部队,终于将战线推至王宫一带。 尽管是拉锯战,但王宫的城墙和最后的部队显然已经无法阻挡精灵对防线的逐步蚕食,这似乎已成定局


入夜,精灵无声无息地撤出了战线。 看上去就像一个玩笑,又像是一场噩梦,但眼前已经被夷为平地又淹没在疯狂生长的植物之中的土地,似乎又证明着这并不是幻觉。 无论是模糊的概念还是细节的论证,至少都证明了一件事。 精灵的存在,是一个事实。




(3)关于“精灵”的新传说的建立


战争之后,精灵仍然没有表现与人类进行直接对话的兴趣,而仅通过占据独立地位的魔法学院与人类各王国对话。 同时,也从事实上证明了魔法学院与精灵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 在确定了人类各王国,特别是莫茜兰王国不再涉足亚登托海以南的南河流域地区之后,精灵继续保持了与人类隔绝的状态。 在精灵森林与人类王国之间,形成了一片空白地带,因为战争、宗教冲突等各种原因而四处流浪的游民们,逐渐迁移到这片地方居住。 这批游民,逐渐在这片沼泽与河流形成的湿润草原上,重新建立起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定居点。


精灵并没有阻止这类定居点的建立和扩大,甚至有当地居民称精灵在暗中给予了他们帮助。 而至今为止,在这片地区上生活的人们,仍然坚定地认为,是他们对大自然的保护,而获得了精灵的认同,并获得了在当地安居的机会。


除去这批在正史文本之中几乎没有任何记录的人群之外,精灵重新回到了传说时代的位置之中。 惟有在各国会议时,那几位通常保持着沉默并作为精灵方代表的魔法学院人员,以及偶尔出现的几份通告文书之外,精灵没有再主动地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之中。 “精灵”与南河以南的草原沼泽地带,在人类的官方历史记载之中,进入了一段长达200余年的“空白期”。


对于精灵的各种新的传说,开始重新出现并流传于民间,而盛行于这批直到近代才知道名字的城镇之间。 精灵重新在各冒险者和雇佣兵的传说之中,扮演着他们神秘、优雅、强大、自然之子的地位。 唯一区别的是,再也没有人会去质疑“精灵”本身存在的真实性,而只会质疑该故事的真实性。




(4)珍珠同盟的建立——以另类的方式进入人类现实视野的精灵


尽管珍珠同盟对于自身成立初期的官方叙述有神话化的倾向,罗森顿等使节团几乎被捧为人类第一个敢于直面精灵并与之交涉的人。 但珍珠同盟的建立并发展,确实扮演了自魔法学院之后,人类与精灵之间另一条桥梁的角色。 珍珠同盟确实取得了精灵的认同与帮助,从人类的角度而言,精灵也以此方式缓慢地向人类输出技术与文化,并以此展开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


以珍珠同盟作为分界,精灵开始传授人类一些精灵定义下的“干净”的工艺技术,而形成不同于大陆各王国的技术体系。这一整套独特的技术理念与系统,使得珍珠同盟获得了足以在大陆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力量。而珍珠同盟的人们长期以来在各国的夹缝之间挣扎求存所培养出来的经营理念体系,让这份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珍珠同盟毫不介意,甚至说刻意地利用了这一点,将自己打扮为精灵的代言人,借用精灵那天灾般的震慑力,作为自己在外交与军事上保护伞。而精灵却似乎默认了这一点,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做法,同时也允许珍珠同盟派遣使节团到精灵森林之中,获取各种精灵提供的信息。除去各种技术与文化的产品,还包括精灵本身的一些资料。 从而,人类开始重新在有限的信息下,了解并确认作为一个现实的种族而存在“精灵”。


最后编辑:Golion,勤劳的搬运工大R

最后更新时间:2018-08-26 00:49